汉方神农中医馆:让市民看得了好中医,吃得起好中药
2023-02-01 11:13:3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株洲高新区(天元区)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曹钰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801

“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……”这来自唐代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的第一卷《大医精诚》。天元区某中医馆的创始人杨勇说,中医所提倡的医德就是“精”和“诚”,行医之人医术不仅要“至精至微”,还要“大慈恻隐之心”“普救含灵之苦”。他表示要让市民看得了好中医,吃得起好中药,让中医永世传承。

一颗初心 让中医惠及更多人

有人到药店买治疗皮肤病的药,“到底是皮炎平好?还是派瑞松好?”像这样选药的问题,在上世纪90年代末,杨勇就会每天被问到。中专毕业,只学过药学,没有临床经验的杨勇开始自学中西医所有的门类,最后读进了中医药大学。“我一直觉得,让市民‘小病上药店,大病去医院’是药店生存的法宝,我不仅要懂药,还要懂医。至少别人咨询意见的时候,我能给点专业意见,不会害人”。

“每天中午,我都要求所有员工一起学习半小时。要求他们利用碎片时间,增长专业知识,哪怕只有一点点,日积月累也是很惊人的。”杨勇说:“我觉得开药店第一重要是员工的专业度,其次才是物美价廉的药品。”也是因为重视员工的专业化,三年间,他所在的中医馆里面22位营业员,有16位营业员拥有执业药剂师证,有的甚至中医、西医双证。说起为什么要开中医馆?杨勇觉得这是一份初心,一份对传统文化自信的初心。2009年,当他四处考察后,发现了中医馆新业态:“买纯正的中药,用纯正中医的治疗手法,完全是中医。这就是我想要开的中医馆。”他还四处拜访名医,“从自身来说,我的力量是微薄的,想通过开设中医馆,发扬中医技术治疗,为患者解除病痛,并且把中医传承下去。”杨勇坦言。

一份坚守 搭建中医平台

自神农氏尝百草而卒于茶乡,医药文明自此流传,连绵千年不绝。株洲作为中医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,中医底蕴深厚,神农文化源远流长。杨勇说,他对做好中医馆很有信心。为了找到好中医,他花重金聘请了很多大医院退休下来的知名老中医,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届名医龚景林、原株洲县中医院院长曹可仁、原攸县中医院院长刘炳均位列其中。

“目前,馆中有30多位医生,其中70岁以上的、有临床经验在40年以上的有十几位。”杨勇说,每个退休老中医都有自己的“独门绝技”。为了延续这些宝贵资源,杨勇大力发展师承制,让馆内年轻医生与老中医进行“一对一”的拜师学医。四川的黄连、四会的陈皮、昭通的天麻……每一种药材,杨勇都要亲自到原产地挑选,“保证药材的纯正性,是中药疗效的关键。”九蒸九制的熟地、醋炙香附、盐水灸杜仲……杨勇还聘请株洲资深老药工,古法炮制中药,“在这过程中,我越来越发现,中医实在太美了,太多故事可以讲。”

杨勇觉得,做好中医馆就是要做好“整理、传承、发扬”三部曲。他拜访和聘请一百多位湖南老中医和中医界知名专家教授,对中医药国粹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发掘,恢复中医药教育师带徒传统,组织力量对濒临失传的中医学术思想,独特技术、疗法、偏方秘方等进行挖掘整理,与多家高校,医院、科研机构结成战略合作单位,发展定位为以传统中医药服务为特征的创新型医疗保健机构,努力建设成为中医药国粹研究与开发基地,中医药传承教育基地……通过八年的拼搏与努力,他创办的中医馆获得了“国医馆旗舰品牌”“湖湘十佳国医馆”“中医馆创新经营奖”等荣誉。杨勇说,对于中医,他还有很多事情没做,不仅治病,而且守道、传医。

一种责任 让中医可持续发展

在西医的冲击下,有些人似乎淡忘了中医药。杨勇说,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,让“慢郎中”成为“急先锋”,从“治病”转向“治未病”,中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但中医发展不仅仅是人才的缺失、药品的保质,较西医来说,最大的弱点就是落后的盈利模式。杨勇介绍,“在2013年创办中医馆,到2016年一直是稳健的增长,之后就没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了。但是2016年当我把特色科室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的时候,医馆实现了较大的发展。”

“中医馆不再墨守成规,而是与时俱进,适应市场的需求,这是一种进步。”杨勇说。除了网罗退休老中医,神农中医馆形成了多元化营销特点,开展了小儿推拿、敷贴治疗、灌肠治疗等外治疗法为特色的儿科建设;开发总结馆内协定处方,馆内制剂,提升疗效,形成医药相互促进的局面。关注核心技术(团队)和特色科室、特色药品,沉淀管理模式等探索,让杨勇看到中医可持续发展的可能。“我们将延伸产业链,形成中药产业、中医药文化产业、养生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。”对于未来,杨勇踌躇满志。

【转载自株洲市工商联(总商会)官网 2021年10月11日报道】


疫情下,中医馆如何靠"产品化”破局?

湖南株洲神农中医馆在疫情中成功突围,其创始人杨勇亲口为我们讲述他们的突围之路。

在疫情之下,中医馆该如何经营自救,我们需要思考以下这四个问题:一、疫情对我们的影响?二、疫情下我们干了些什么?三、灾难面前的机会与思考四、中医馆的产品化 其中,中医馆的产品化最为重要,每一个中医馆人都可以用自己效果好的配方使之“产品化”。

疫情是个长久战

要将影响程度降到最低。疫情对神农中医馆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,我这里有几组数据,首先是治疗业务,外治的治疗业务我们下滑了70%。到2020年4月份为止,我们医生的复工率也只有70%,因为我们医馆比较特殊,有大批80岁左右的老中医,4月底,他们大部分还是没有出来的。从门诊量的数据来看,门诊量下滑了35%;零售的业务到4月份恢复大概是90%;整体的业绩恢复在80%左右,人工成本收入占比上升了50%,这几个是很具体的数据。

现在卫计委对我们也有要求,类似发烧、咳嗽、腹泻的病人至今不可以接诊。外治小儿推拿我们从4月1号左右才开始复工的,其实也不叫复工,也就是安排几个人值值班,从基本上看还是下滑了90%。而且70岁以上的老专家至今还有一半没有恢复门诊,然后就是针灸推拿,这一块3月下旬开始复工的,恢复的程度还不到50%。儿科的门诊量下滑了90%,其他的就是皮肤科、肿瘤科、妇科、内科,门诊量基本上是恢复的,甚至来说有的可能还有一些上升的趋势。因为我们的医馆到今年是第8个年头,所以有一定的沉淀。刚开始我也没想到这个疫情会是一个长久战,后来通过数据对比我才意识到我们要做好打场长期战役的准备。 当人力成本在不断攀升、收入在下降的时候就要减缩经营,一方面要拓展收入,另一方面要降经营成本。

疫情之下不慌不乱

我们做了这6件事情稳住业绩。

一是积极参加抗议战斗,发布预防处方。我们当时非常迅速的把附近的老专家都组织到一起,因为这些老专家们经历过中国70年代80年代的那些流行病(肝炎大流行、非典),他们有一定的经验能够胜任抗击这次疫情的能力,等老专家都聚集以后,我们当天就立即发布了自己的预防处方。后来湖南的官方发布中药的预防方,我们的省委书记亲自在会议上面下达,要求各种机关单位、事业单位都要求配备预防方才能开工。所以我们就想办法积极拉业务,争取更多的单位能跟我们预定中药预防方。

二是积极参与抗议物资供应(口罩、酒精等。当时口罩很缺稀,非常夸张的是一个下午口罩就能被一扫而光,所以后来组织我们的采购团队,不断的在参与抗疫的准备(口罩、酒精等),在大年三十那天早上,我的采购团队到凌晨的5点才回家休息,都是为了在各个地方找这种资源。

三是积极发展线上业务。积极发展线上业务是非常有必要的,我们也是刚开始搞,线上运营模式还不太成型。因为在疫情之下线下的顾客很少,我们也在谋求着一些线上的发展,这个才起步,还需要继续做一些探索。

四是积极投身公益事业。这次疫情不是危机,更是一个机会,我们中医人展示自己的一次机会,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医企业展示自身的社会担当的一个机会。我们要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东西,包括绝症药物、各种抗疫物质等,我们一直都有在做这种公益事业。

五是积极组织货源,争取中药预防方药单位团购。当时我们非常积极的组织货源,争取拿到中医药预防方药单位的团购,因为我们中医馆在本地的中医药库存还算是比较大的,也有自己的煎药中心,每天还是可以承受一个大产出的药量的,所以很多单位都愿意跟我们预定。在这个疫情期间,我们配发了可能有10多万包的预防方,因为政府、事业单位、企业等的订单都特别大,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这种单位团购的方式不光是一个经济效益,也是一种很好的公关和良好的宣传效果。

六是业务不足抓内务,抓体系建设、抓药品建设。当医馆自身业务不足的时候,也要练好内功,我们具体做的就是抓体系建设,抓品类建设。因为体系建设严格来说就是管理扎根。比方说像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顾客管理系统,有可能有自己的门诊的特色系统,还有可能物流的,包括线上诊疗的系统,现在我们就在慢慢的开始布局这些东西,尤其是把各个系统要进行打通,让中医的信息化。我们要运算这些现代化的一些管理手段。

灾难面前,多思考,推进这4个“布局”助力营收

灾难面前我们应该怎么思考?我觉得有几件事情是值得我们去做的:1.推进布局互联网医疗;2.推进产品化布局;3.布局电子商务;4.推进新媒体营销布局。

第一个,推进布局互联网医疗。虽然我们现在没做互联网医疗,但是我很想做,因为从长远的发展来说,我做一些布局是很有必要的。但是现在猛的一下子花太大的力气去做,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。培养顾客、增强体验感这种方式都需要时间来推进,所以我们有条件的中医馆不妨可以去尝试。我们也在不断积极尝试当中。

第二个,推进产品化的布局。因为我是做药店出身的,我们的中医馆也有药店的牌,在我的零售业务恢复这一块,我可以说到4月份基本恢复了。但是我们的医疗这一端恢复的是非常缓慢的。所以我认为推进产品化的布局是非常重要的。就零售端的业务而言,它不光是在疫情之下可以保证我们的一个收益。其实从中医馆盈利模式的搭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为什么这些年中医馆被边缘化?有很多人认为这个是好像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不是中医出身的,其实在我看来其根本的原因是中医不赚钱,西医现在在公立医院的体系里面,国家不能够养着公立医疗的体系,要求每一个公立医院它都有着自己的创收能力。而中医在医院里面却很难有创收,就是靠着点挂号费,一点可少的可怜的治疗费,然后就是药费。我认为中医做不大、做不强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因为它还不具备这种创收的能力。但是作为我们民营中医馆,我们有自己的盈利模式,我们可以去思考一下,我们靠什么来引流?我认为产品、药品、健康相关的产品是我们盈利的大头,至少在我的医馆是这样。当然不包括那些以外资为主的一些医疗机构,而大部分的中医馆都是这种盈利的结构。所以推进产品化的布局不光是应对疫情,也包括我打造我们自己的这种盈利模式,这是很有必要的。

第三个,做好电子商务的布局。电商已经推进了很多年了,其实今天我们在谈这个话题其实是有点晚的,但是在我看来的话也不算不晚,因为在一些电商品台,例如淘宝、京东等他们的健康领域的产品很多都是爆品。后来我带着我们的团队在做这个产品的布局的时候,我们发现了很多很惊人的数据。

第四个,推进新媒体的营销布局。具体来说可以看现在的抖音,抖音刚出来的时候大部分只是娱乐消遣的,但是从疫情期间我看到很多的官方媒体都有了自己的官方抖音。那么这种新媒体的这种布局,它不光是能够给我们的品牌营销带来很好的助力,还能够有它自己转换的这种能力。就像电商主播带货的这种趋势,也是做得非常的很火。我认为它是一种工具。我们中医中医人也要懂得去善于利用这种新的工具。

未来大趋势

利用中医“产品化”增业绩。首先第一个就是几个线下销售数据的思考,虽然我的医疗业务恢复不到7成,但是零售业务9成以上是基本恢复的,所以产品化是很有必要的。其次第二个,几个线上数据引发的红海、蓝海的思考。我们经常讲中医,我们怎么去布局?怎么去选择我们产业的这种端口。像体检、医疗行业原本就是在红海领域了,所以预防保健市场这个蓝海领域,我们怎么去参与?

我这里调研到几个数据,大家也可以去淘宝搜索月销百万的五宝茶,我看到我们已经有同行,有的甚至来说还不是我们的同行,已经研究了这些产品,人参五宝茶这样一个产品,有的月销高达100多万,而且不光一家销的好,而是是很多家都销售的很好。在我看来,养生产品是我们中医的自己的领地,而现在这件事情是被很多这个本身不是擅长于干这个事情的人干了,如果说我们中医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,去研究一些能够对大家的健康有帮助的,能够帮大家解决问题的这么一些保健养生类的产品,那需求可是非常大的。还有就是一个可以治疗痛风的一种养生保健类产品,在疫情期间,就有朋友这么问我有没有这种治疗痛风养生类的产品。除了西药的秋水仙碱和别嘌醇这种药物,平时还想吃一些降尿酸的保健类产品。当时我就立到网上面一搜,真还有人做这种产品,而且是我们行业外的人做出来的。我看到上面的评论反馈,有的人他就是降尿酸止痛,做痛风的调理做的非常好,我就给我引发了很大的思考。刚刚我说的这些产品,它其实销售量还不算很少,而且单价也不低。如果说你看看有的单品销售是几十万的,甚至上百万的,而且他一个单价都是四五十、五六十元。试想一下这么多销量,我们医馆专家这么多人辛辛苦苦做一年的业绩可能还没人家多。那么人家一个这样的单品,他就能够做出几千万来,所以说这一个产品化的思考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的。

我们中医馆产品可以分为四个规划:一是服务于零售单方中药产品。也就是我们平时卖的一些冬虫夏草、枸杞、灵芝孢子粉等中药单品,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市场。这个市场它是一个快消品的市场,而且这个市场是无比庞大的,而且线上的真正高品质不多,它主要是打价格战为主的,品质都差不多,很少精品类的。二是服务于零售的配方中药产品。刚刚我提到的人参五宝茶这种配方性产品。不管是有慢性病的人还是亚健康人,都是有需求的。三是服务于零售或者说临床的这些配方型的就是这批文型的产品。比方说像医疗器械的消整之后的,我们神农中医馆在几年以前就开始做了一些布局,比方说我们医馆做了一个膏药。这个是我们中医擅长的。然后我们用道地药材做出来的东西,按照我们的标准,找一个代工厂去生产这样的产品,因为它用的原料特别好,所以它疗效特别的好。那么这样的一款单品,它能够带给我们很大的收益,这样的产品我们可以布局的地方还非常多。 比如说香包、膏方、泡脚包这样的产品它也可以。我认为都是非常好的一些方向。我们业界的这些佼佼者已经在前面领路了,他已经给我们找到了一些方向,那么我们作为中医馆的同仁们,大家可以也可以去做这样的尝试。四是服务于临床的制剂产品。我们中医馆可能很多人在这些大的专家面前是比较弱势的,可以说医生的制约是非常有限的,因为中医馆我们卖的是技术,卖的是一种带有很高技术含量的一种服务。

怎么样去专家化也是我们很多中医馆的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。我想说制剂类的产品,服务于临床的制剂类的产品,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方向。像我们这里有个80岁的皮肤科的专家,他看了一辈子的皮肤病,他在皮肤病上面就有很多的心得和研究,他也有很成熟的一些制剂产品,如果能够把他的产品做成制剂,一些皮肤病只要辨别准病症了,我们年轻医生也可以看。 如果说我们每个中医馆都能够做出一些这样的产品来,我们大家能够相互的互通有无,能够大家都能够使用的话,这对我们中医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促进。

最后,对未来的展望我想有一段话想送给大家:“困难是暂时的,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积极布局,随着中医的认可度越来越高,中医馆的春天就不远了。”

【转载自医馆界 2020年7月9日报道】



责编:曹钰

来源:株洲高新区(天元区)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